近日,有網友發帖稱:南充中心醫院有一個規定,如果有家人在裡面做大手術之前必須讓家人先在無償獻血站去獻800毫升血後;再把本本拿到醫院里去證明,之前長期獻血的本本都不行,還必須是才獻過的才作數,這樣做手術才能往前排,要不然就等個十天半個月都不一定排上,並且還要用高價血。有網友表示難以接受,獻血是個人自由;也有網友對醫院的做法表示理解,認為這是南充長期缺血所致。(4月16日《華西都市報》)
  患者就醫,本已心急火燎了,醫院卻叫個暫停:缺血,家屬獻血後才能手術。建議也罷,強迫也罷,誰也不敢無視,因為“如果家屬不願意,就只能等血站有血了再進行手術”。但何時能等到,是未知數,唯一可知的是,讓病等人無異讓人等死。不過,這也不能怪醫院,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正鬧“血荒”咋手術?萬一齣意外了呢?儘管如此,也不該拿患者開刀,讓他們承擔“血荒”的後果,這既不公平,也毫無根據。
  醫院治病缺血,說明其自身準備不足,責任應自負,而非轉移到患者頭上。醫院鬧“血荒”,是因為血站續血能力不足,供不應求。因此,醫院靠患者家屬獻血,但“以血還血”,只是權宜之計,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只有找出“血荒”的根源,正本清源,才能“血脈不止”滾滾而來。“血荒”荒在哪?錶面上看是獻血量匱乏。
  南充市血站書記唐輝說,“南充獻血量遠遠達不到需求,當病人需要輸血時,就難以滿足。所以,醫生會動員家屬獻血,國家法律有這樣的規定,許多醫院也是這樣做的。”他只說中了“血荒”的開頭,卻沒說中“血荒”的結局。獻血量不足和患者家屬獻血治病沒有因果關係,甚至沒有任何關係,但與公眾願不願意獻血卻有直接關係。
  獻血量不足,公眾造血能力乏力,不能簡單歸咎於公民素質低。公眾何以不願獻血?中國青年報的調查報告最能說明問題,“血荒反映信任荒,83.8%的人擔心獻血被用來牟利”。就是說,“血荒”荒得不只是血,更是公眾對慈善公信的不信任。熱心獻的血最終流向何方?無償獻血經過血站、醫院的“鍍金”,卻變成高額有償,是否利用愛心牟利?如若不給公眾一個權威、信服的解釋,就難以消除疑慮,“血荒”仍會無限期鬧下去。
  對此,血站和醫院都在辯白。血站說,收錢只是收回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檢測成本。醫院說,收錢只是人工、治療等費用。但是,血站賣給醫院的血,若僅是檢測成本,何以那麼高?醫院則再次提價,而輸血前檢查和輸血人工費本身都已另收,何來“人工、治療等費用”?這種自圓其說,沒有相關審計部門關於“供血成本”的監審和公開,越說越說不清,越不能讓人信服。如此惡性循環,失去了民心,也失去了續血能力。
  醫院鬧“血荒”,不能拿患者開刀,讓患者家屬獻血,自給自足,這雖然一定程度上很好用、能解決問題,但顯然“風馬牛不相及”,並不能根除“血荒”。如何消除慈善公信缺失的焦慮,讓公眾滿血而歸,這才是應對之本。
  文/諸葛涼  (原標題:醫院鬧“血荒”不能靠患者“自給自足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a20gapqx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